chuāng

疮痍


拼音chuāng yí
注音ㄔㄨㄤ 一ˊ

繁体瘡痍
词性名词

疮痍

词语解释

疮痍[ chuāng yí ]

⒈  创伤,也比喻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。

乾坤含疮痍,忧虞何时毕?——杜甫《北征》

desolation after destruction or a disaster;

引证解释

⒈  创伤。
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自叙》:“弟与我同冒矢石,疮痍周身,伤失右眼,不得尺寸之报;吾乃重金累紫,何心以安?”
《陈书·世祖纪》:“讨 陈寳应 将士死王事者,并给棺槥,送还本乡,并復其家。疮痍未瘳者,给其医药。”
清 黄遵宪 《降将军歌》:“岛中残卒皆疮痍,其餘鬼妻兵家儿。”

⒉  比喻灾害困苦。

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国疾》:“然其祸累世不復,疮痍至今未息。”
宋 洪迈 《容斋续笔·戒石铭》:“无令侵削,无使疮痍。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。”
元 耶律楚材 《送德润南行》诗:“燕然 民庶久疮痍,摩抚疮痍正此时。”
清 孙枝蔚 《五月楼居雨凉欣赋》诗:“感此午时风,何让丰年金。疮痍徧宇宙,得酒忍独斟。”

⒊  指困苦的民众。

唐 杜甫 《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》诗:“必若救疮痍,先应去蝥贼。”

⒋  指疮疡。

《法苑珠林》卷七八引《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》:“身生疮痍,口气臭处,与人无亲,旷地狱来。”
宋 洪迈 《夷坚丙志·庐州诗》:“张侯 及内子,遍体生疮痍,爬搔疼彻骨,脱衣痛粘皮。”
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随笔·附<小浮梅闲话>》:“见一老僧,头面疮痍,身体脓血。”

⒌  伤害;损害。

《新五代史·杂传十三·杨光远》:“然而召夷狄为天下首祸,卒灭 晋 氏,疮痍中国者三十餘年,皆 光远 为之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疮痍[ chuāng yí ]

⒈  创伤、伤痕。也作「创夷」。

《抱朴子·外篇·自叙》:「弟与我同冒矢石,疮痍周身,伤失右眼。」

⒉  比喻灾害或战乱后民生凋敝的情形。唐·杜甫〈雷〉诗:「故老仰面啼,疮痍向谁数。」唐·韩愈〈李正封·晚秋郾城夜会联句〉:「天子悯疮痍,将军禁卤掠。」也作「创夷」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疮痍"的意思解释、疮痍是什么意思由壹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在地震过后的疮痍满目里闪烁着两线模糊的希望。

2.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,我看见这八个字如流星的坠落,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,我几乎感觉不到死亡的疼痛,有一生路尽蓦然回首时的甜蜜眷恋。我是如此的眷恋这人世,虽然他有百般的疮痍。

3.这些电视片资料重现当年地震后这一地区的疮痍满目的景象,勾起人们沉痛的回忆。

4.我受过很多伤害,但我仍然相信爱情、永远和温暖。一个人开始相信永远、温暖并不珍贵,难能可贵的是内心遍布疮痍仍然坚信。特别是爱情。这样的人,值得敬畏。

5.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,我看见这八个字如流星的坠落,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,我几乎感觉不到死亡的疼痛,有一生路尽蓦然回首时的甜蜜眷恋。我是如此的眷恋这人世,虽然他有百般的疮痍。

6.蝗虫铺天盖地而来,田里丰收在望的庄稼一下子全都疮痍满目了。

7.我随着父亲穿行于那条满目疮痍的窄径小巷,兰布拉斯闪烁的灯光在我们身后依次暗淡。

8., 最后一个敌人在血泊里倒下,战争胜利了,满目疮痍的战场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,只是那命悬一线的惊心动魄始终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。

9.已经半年不见雨水的黄土地上,饿殍遍地,满目疮痍,成千上万的雁门百姓横七竖八地躺在大街上,嗷嗷待哺。

10., 四周疮痍满目:树木连根拔起,农田被坦克和炸弹摧毁,房屋倒塌,成为颓垣败瓦。